廣西防城港碼頭(11月14日攝)。南海西北部弧形臂彎里的這片蔚藍色海洋,已成為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動力、對接東盟的新引擎、對外開放的新翅膀。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攝
新華網南寧11月21日電(新華社記者)大海在這里轉了個大圈,歷史在這里閃出了亮點,時代在這里發出了呼喚,有一篇夢幻在天海間——北部灣?! ?——題記
一切變化,都源于這里的一片海——
1919年,孫中山先生在《建國方略》中,把位于“東京灣之頂,中國海岸之最南端”的欽州港規劃為“南方第二大港”;
1968年3月22日,2000噸級的浮碼頭在防城港動工建設,“海上胡志明小道”就此起始;
1984年,北海被國務院確定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;
2008年1月16日,國家正式批準實施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》;
……
歷經曲折的北部灣,最近幾年,再次強勢闖入人們的視野:從發展基礎最薄弱的一環,到多區域合作中心;從經濟發展配角,到開放開發龍頭;從地方發展題材,到國家發展戰略;從“風生水起”到“千帆競發”……
如今,南海西北部弧形臂彎里的這片蔚藍色海洋,已成為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動力、對接東盟的新引擎、對外開放的新翅膀。
求新謀變抓機遇,百折不撓敢為先——
尋求發展良機、思謀發展良策的北部灣人,以時不我待、只爭朝夕的開放、創新精神,讓這片飽受磨難的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
4.5公里長的大欖坪2號路填海而成。路的盡頭,欽州港兩個十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引人矚目。
50多米高的6臺橋吊、7臺門式起重機,見證著這里的繁忙與希望——今年前10個月,這個年輕碼頭的集裝箱運量達17.5萬個。
欽州,擁有天然深水良港,海岸線520多公里,可以建成200多個1至30萬噸的泊位。根據規劃,2012年,欽州港年吞吐能力將達1億噸,“南方大港”名副其實。
歷史在曲折中走過了一個輪回,也給這座古老城市的加快發展,提供了難得機遇。多年來,“守著大海吃農業飯”的欽州,決心借北部灣開發開放的東風,真正實現“因港而興,因海而榮”的夙愿。
“‘十二五’規劃中,我們提出將欽州建設成為國際區域性航運物流、產業合作、市場交易三個樞紐和宜居宜商濱海新城……”面對未來,42歲的市委書記張曉欽信心滿懷。
但誰又能想到,兩年前,這個“南方大港”還是汪洋一片。頑強的北部灣人,以“精衛填海”的精神吹沙填海,創造了“一天造地40畝、一天海上修路600米、七天建一層樓”的“北部灣速度”。
這一切,僅僅是近年來北部灣開發開放的一個縮影。其背后,是廣西在黨中央的引領下,不斷調整發展思路、完善發展路徑的結果。
西部地區、民族地區、邊疆地區、革命老區……廣西的發展優勢到底是什么?資源豐富、沿海區域、開放前沿、風景秀麗……廣西加快發展的希望究竟在哪里?多少年來,努力和探求一刻也沒有停息。